控制淡水河河口輸砂的主要因素為潮汐、波浪、流量、河口地形及懸浮質及底床特性等。挖子尾砂嘴灘線逐年變動並有持續溯河延伸及外擴的趨勢,砂嘴內凹的淺灘潟湖則趨淤淺。臺北港靠近北防波堤處之淺水區逐年向岸侵蝕,灘線則向海淤積。淡水河靠河口處之粒徑以中砂為主,河口內左側顆粒較細、右側顆粒較粗。淡水河砂丘存在,水流速度介於0.5-1.0m/s屬低流速流況。在淡水河口底床最大砂丘高度約1m,河口段之砂丘長度為25-70m。沙丘砂粒往下游運動亦間接證明砂源來自淡水河上游。淡水挖子尾砂嘴地形演變及河口之河槽斷面有逐漸淤積的趨勢,應持續進行水深量測及地形監測,並考慮兼顧生態及環境保育的條件下進行人工疏濬作業的可行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