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類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乾癬性關節炎等免疫風濕疾病在腫瘤壞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inhibitors,簡稱anti-TNF-α)抑制劑類等多種生物製劑陸續上市後,已經由過去病患痛苦不堪且高度成殘,進步到可能達到疾病緩解或低度活動的治療新境界[1,2]。但是標靶特定免疫分子的生物製劑雖然有效地控制疾病,確也因其強大的免疫修飾作用,使得其使用者某些特殊的感染風險顯著增加,其中結核病感染的增加除病人個人健康風險以外,尚有公共衛生的考量,尤其令人重視。因為臺灣是結核病(tuberculosis,簡稱TB)中重度流行區,雖然衛生福利部於2006年開始施行「結核病防治十年減半計畫」後,台灣結核病發生率已逐年遞減,自2005年每10萬人72.5例逐步降至2014年每10萬人48例之新低點,但2014年全台仍有11,152人得到結核病,依然是台灣最嚴重的傳染病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