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站僅提供期刊文獻檢索。 【月旦知識庫】是否收錄該篇全文,敬請【登入】查詢為準。
最新【購點活動】
|
篇名 |
重訪人文主義--從沙特、海德格、德希達到牟宗三
|
並列篇名 |
Humanism Revisited-- From Sartre, Heidegger, Derrida to Mou Tsung-san |
作者 |
林鎮國 |
中文摘要 |
八○年代重新引發的現代/後現代爭論,其中重要的側面即是人文主義與反人人主義之間的爭論。如菲利與雷諾於1985年出版《六○年代法國哲學:論反人文主義》時指出,作為所謂「後現代」的法國哲學家-傅柯、德希達、鮑迪、拉康、阿圖塞等,他們即表現出濃厚的反人文主義傾向向。菲利與雷諾於1988年的《海德格與現代性》中,再度從「海德格案」追溯當代反人文主義的源頭,重新梳理本世紀人文主義與反人文主義的糾結與消長,並站在啟蒙傳統的立場,擔憂反人文主義對民主與人權的斲傷,在當前跨世紀之際的確值得吾人關切。本文即是從上述的脈絡,重新省察新儒家(以牟宗三為主)對人文主義的反省,顯豁其與當代思潮的義理關聯,在「脈絡重置」下對比出新儒家思想的特色與限制。本文將牟宗三的人文主義思想重新置於由沙特〈存在主義與人文主義〉、海德格的〈人文主義書簡〉和德希達的〈人之目的/終結〉所構成的論述脈絡中,指出關於人的書寫的反省是今天對人的反省所必要的一環。 |
英文摘要 |
This paper attempts to put Mou Tsung-san's (1909~1995) reflection on humanism in early 1950s back into a more complicated post-war intellectual and philosophical context. Jean-Paul Sartre's 'Existentialism as Humanism', Martin Heidegger's 'Letter on Humanism' and Jacques Derrida's 'The Ends of Man' are woven as the backdrop in which Mou's Neo-Confucian metaphysics of moral subjectivity is highlighted. This paper concludes that the insights and oversights implicit in Neo-Confucian writing of man as exemplified by Mou can be made explicit through Derridean grammatology. |
起訖頁 |
197-215 |
關鍵詞 |
人文主義、後現代、牟宗三、沙特、海德格、德希達、humanism、Sartre、Heidegger、Derrida、Mou Tsung-san |
刊名 |
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 |
期數 |
199901 (5期) |
出版單位 |
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
|
該期刊-上一篇 |
存心倫理學、形式倫理學與自律倫理學 |
該期刊-下一篇 |
台灣文化的意義建構與定向問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