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一祠是梵文Prajan的音譯,由於此詞所代表的內涵之豐富、廣大、淵深,以及其不可言說的義蘊,正有如我國的「道」字一樣,很難找到一個確切而完整的譯詞,故而佛經上僅從其音,譯之為「般若」,有時也勉強稱之為「無上正等正覺」、「一切智智」或者「大圓鏡智」等等,不管如何稱呼,總之,「般若」就是釋迦牟尼為了尋求解脫之道,在雪山六年苦修,最後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而大覺大悟,所證得的圓成智慧的境界。這個境界如果要想用語言文字來表達,實在是不自量力而張口即乖的。因為般若智慧畢竟空寂,非有非無,不生不滅,言語道斷,心路行絕,般若實相既是言說不得,那末,我們就以文字般若,起觀照之智,而證緣起性空之實相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