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化的呼聲高唱入雲的環境和潮流中,傳統幾乎是陳腐的同義詞。傳統的事物,包括傳統的學術,似乎都難逃式微零落的厄運;除了博物館、考古系等之外,它們好像就無處容身。因此,講論傳統學術的學者們都不得不面對傳統學術的現代化問題。否則,這些傳統學術固然遲早會被淘汰,而這些學者們也只有淪為這些學術的孤臣孽子、末代王孫了。作為一種以語言文字為研究對象的專門學術的「小學」,最晚在漢代經已發端。可是,面臨二十世紀初才崛興的現代語言學的急劇發展和豐碩成果,「小學」這種具有兩千年歷史的傳統學術所遭遇的挑戰和沖擊,自然比其他學術有過之而無不及。在這樣的困局裏,恐怕探求「小學」各部門現代化的可能性是唯一的出路。然而,現代化並不等於徹底改造;所以,「小學」的現代化必須在不抹殺「小學」的基本特性的前提下才能進行。因此,「小學」現代化可能性的探求應當建立在「小學」基本特性的研究的基礎上;而本文所從事的,正是這種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