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心理學的角度剖析杜甫在秦州時所作的詠物詩,探討其寫作時的心理狀態。乾元二年是杜甫一生中最艱苦的時期,由七月棄官赴秦州到十二月離同谷入蜀,杜甫共創作了一百一十七首詩歌。論者多為這些詩歌中充滿了「沉鬱孤寂」、「悲劇美學氣息」、「懼禍心理」、「失望情緒」等的心態。愚意認為這些說法皆未能全面了解詩人的心態。以我國本土文化為理論基礎,筆者將參考儒家的理論,以之分析杜甫在寓秦時所作的詠物詩,並由詩歌中的用字和內含意象指出深受儒家文化薰陶的詩人在詩歌中表現了其對生活的積極態度。筆者本文的目的是借杜甫的分析作為引子,嘗試應用本土化文藝心理學理論對中國的文藝作品進行心理分析。從而指出,文藝心理學的本土化是有著極大需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