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張友漁的經驗一直都是很美好的,也對於她的「下一本書」總是有種莫名的期待與好奇。因為出版過數十本兒童文學著作的她,寫作題材涉及的層面十分廣泛。一直以來對於社會、性別、族群、國族等議題持續的關注也使得張友漁作品的反思性格相當強烈,從其早期的作品像是〈誰在橋上寫字〉、〈我的爸爸是流氓〉、〈尋找阿莉萊〉等就能看出這種現象。例如〈誰在橋上寫字〉是透過小孩子童稚的眼光呈現人們在五○年代那種高壓統治、當說話(思想表達)都成了一種禁忌的環境之中到底要怎樣安頓自身、尋求自保。只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成人世界的運作邏輯根本不是小孩子所能想像的,主角阿稻一直沒能了解他所寫的「中國不好,共匪很好」這八個字到底是什麼意思,但到處擾嚷著要再寫字的這個動作竟然成為了免除責罰的護身符。讓這個充滿追逐、打鬧場面、看似好玩趣味的故事背後多了一層嘲諷的意味。此外,〈尋找阿莉萊〉寫族群融合(漢人和原住民)過程中產生的衝突情形,以及後來以國族差異為題的《西貢小子》裡描述越南新娘(新臺灣之子)在異鄉因為語言、形貌、文化不同而遭受到許多歧視性眼光的生活現實。或者是《老番王與小頭目》和後來添加了奇幻元素的「小頭目優瑪」系列等書的出版,顯示的是作家對於原住民文化快速流失的擔憂與訴求保育自然環境的用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