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一生編過二種刊物,一為《文學季刊》,自1934年1月1日至1935年12月6日,為期二年;一為「文學叢刊」,自1935年至1949年為期十四年,前者主編為鄭振鐸,巴金參與編務。鄭振鐸為作家兼評論家,祖籍福建長樂,1898年12月19日生於浙江永嘉,靠親友協助赴北京鐵路管理學校求學,課餘讀了不少西方社會學著作和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作品,思想上文學上都受到啟蒙。1919年11月與許地山等人創立《新社會旬刊》,翌年與茅盾等人成立文學研究會,1922年主編《兒童世界》,寫了許多作品,為中國兒童文學起了開山作用,1925年五三慘案發生後他與葉紹鈞等人創辦《公理日報》,1927年組織上海著作人公會,參加三次革命活動,創作短篇小說集《家庭的故事》,回到上海。1931年,鄭振鐸赴北京任燕京、清華兩校中文系教授。1934年出版《中國文學論集》及《佝僂集論文集》,此時參與大型刊物《文學》和《文學季刊》編務。1935年任上海暨大文學院長暨中文系主任。1957年編出中國文學研究三冊包括1949年以前他在中國文學研究所涉及各領域專題反映他在這些方面所取得的成就。1958年10月18日,他率領中國文化訪問團出國途中因飛機失事而喪命,享年六十歲。《文學季刊》共出二卷八期,每期約為四十萬字,主要以忠實誠懇的態度,為新文學的建設而努力為宗旨,發揚五四文學傳統,作者以當時集中在北方的前衛作家為主體,加上一部分上海的左翼作家,其中清華等校出身的作家曹禺、吳組緗等人在此嶄露頭角,前者發表了〈雷雨〉、〈日出〉、〈原野〉等作品,重要小說作品有老舍的〈黑白李〉,巴金的〈電〉,蕭軍的〈羊〉,張天翼的〈兒女們〉等。魯迅在此發表過數篇雜文。詩歌作者有卞之琳、臧克家;散文作者有何其芳、麗尼等,彼等作品皆能反映中下層人民的生活與民族苦難,在藝術風格上一般具有清麗哀婉、篤實、精微、優美的特點,繼承五四新文學的現實主義精神,還注重文藝批評和文藝研究,促其與創作混合編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