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後後到1980年代中期仍佔社會優勢的國民黨的中國民族主義,或是1980年代中期以後在本地逐漸發展的台灣民族主義,它們對於日據時期歷史和當時台灣人民與殖民者的關係,都各有不同的描述與解釋。這些不同的歷史再現,卻共同反映了民族主義對歷史上「我群」成員的集體認同,採取的往往是一種相當「總體化」(totalized)的理解方式,亦即假設人們某種單一的經驗範疇—屬於一個特定的民族—會片面地凌駕、決定他們之間其它差異(譬如階級、性別、世代、職業、地區等)的影響,而成為這些歷史上我群成員集體行動最重要的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