茲卡病毒是黃病毒科的蟲媒病毒,包含亞洲和非洲兩種病毒株,大部分是經由伊蚊屬蚊所傳播。該病毒於1940 年代期間,在猴子身上首次發現。直到2007年尚未在非洲以外的地區檢測出,感染者的特徵是具有快速恢復和零傷亡的輕症感染。其臨床表現伴隨皮疹,肌肉痛,關節痛和頭痛,非常類似登革熱和屈公病。自2013 年茲卡病毒在法屬波利尼西亞爆發後,該病毒已持續傳播,並拓展到其他大陸,在2015 年已到達美洲大陸。巴西是第一個茲卡病毒確診的美洲國家。由於小腦症病例多在病毒感染率最高的地區中增加,茲卡病毒已被認為是造成此一先天畸形的原因,並可能導致其他如Guillain-Barré syndrome 等神經系統併發症。茲卡病毒感染的實驗室診斷,主要依賴檢測血液樣本中的病毒RNA 或特異性抗體。目前這個疾病沒有疫苗或特定藥物可預防或治療。茲卡病毒感染症現在幾乎已在所有的美洲國家中發現,臺灣也已經發現第一例境外移入病例,正將成為有相同病媒蚊的登革熱和屈公病流行熱帶國家的額外負擔。除非採取積極行動以及早控制,茲卡病毒很可能將繼續傳播和影響全世界數百萬人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