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難梭狀芽孢桿菌(Clostridium difficile)是一種革蘭氏陽性、會產生內孢子的人類致病菌,通常與抗生素所造成的腹瀉相關。困難梭狀芽孢桿菌感染症(CDI)的症狀包括腹瀉(diarrhea)、偽膜性腸炎(pseudomembranous colitis)和巨結腸症(megacolon)等,通常是服用廣效性抗生素(broad-spectrum anti-microbialagent)而破壞了正常菌叢(indigenous microbiota)所提供的定殖抗性(colonization resistance)所導致。造成CDI相關症狀的主因為TcdA和TcdB兩種毒素,目前CDI的治療,先建議停止目前使用的抗生素,再依照其疾病嚴重程度使用甲嘧唑乙醇(metronidazole)及萬古黴素(vancomycin)。新型抗生素fidaxomicin可針對再復發之CDI做更有效的治療。在預防方面,目前尚無有效的疫苗可供預防,而以不活化TcdA和TcdB為基礎的疫苗正在研究中。北美與許多歐洲國家,高致病性菌株的出現以及高致死率,是導致CDI愈來愈嚴重的主因,在亞洲國家的發生率也逐漸攀升。臺灣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2003-2007年間,65歲以上的病人CDI感染個案增加了5-6倍,所以感控人員應注意CDI案例的增加趨勢,必要時需進行分子型別調查(molecular typing)。由於C. difficile的擴散及傳播快速,增加區域性的監測有其必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