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瘧蚊(Anopheles sinensis Wiedemann)在臺灣傳播瘧疾的角色,一般認為不像矮小瘧蚊(An. Minimus Theobald)來的重要,但卻是中國大陸與韓國間日瘧(Plasmodium vivax)流行的主要病媒。2013年6月中旬,疾病管制署中區管制中心於臺中航空站國際航廈內首度發現欲吸血之中華瘧蚊雌蚊。為了釐清該蚊蟲之來源,回溯分析過去港區病媒調查資料,並進行孳生源調查與使用誘蚊燈進行戶外夜間掛燈調查,結果於航空站和漢翔航空工業沙鹿廠區的圍籬邊界捕獲中華瘧蚊雄蚊1隻,及發現一處孳生幼蟲之沉砂池。推測因沉砂池週遭無吸血源,中華瘧蚊具趨光性,受停機坪夜間使用大型探照燈之長距離吸引,與機場工作人員進出航廈管制區的出入口並無空氣門設施等因素,導致戶外環境孳生之中華瘧蚊因為吸血行為,尾隨人進入航廈室內的可能性很高。另外對登革熱流行地區入境航班進行航空器掃蚊,雖然在客艙有發現熱帶家蚊(Culex quinquefasciatus Say)紀錄,可是過去一年往返臺中的航點並無瘧疾流行地區或者爆發瘧疾疫情,因此研判由航空器引入的可能性較低。 因為在航廈室內與戶外發現的中華瘧蚊的成蚊密度不高,所以未採取化學藥劑噴藥防治。考量沉砂池排水無法確認是否流入灌溉溝渠影響環境,因此採取生物防治施放蓋斑鬥魚(Macropodus opercularis Ahl)捕食中華瘧蚊幼蟲,並於一週後調查,結果未發現中華瘧蚊幼蟲與成蚊,其他蚊種也呈現相同的結果。截至2013年9月底,於臺中航空站室內與戶外的監測都未再發現中華瘧蚊幼蟲與成蚊。 進行港區病媒蚊監測時,應同時收集當地戶內與戶外蚊蟲種類,建立基本資料,以供後續監測評估是否有外來蚊種入侵的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