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傳奇中各類宗教角色及神怪情節充斥,其濃厚的三教合一色彩,在「宗教文學」的研究中自是值得注意的一環。故筆者博士論文之研究方法,主要是受到俄國敘事學家普洛普(V. Propp)歸納民間故事型態之理論方法,和格睿瑪(A. J. Greimas)在《結構語義學》中所提出「角色模式」和「行動元」之觀念啟發,而以《六十種曲》為核心,並擴及《全明傳奇》二百四十七本劇本,歸納分析其中各式「宗教角色」和「宗教性情節」,以一斷代微觀文學史料之研究為基礎,為中國宗教文學的發展脈絡提供新的輪廓證明。而本文則針對明傳奇中屬於較為典型的宗教劇,歸納其中人物與宗教有關之動作和情緒發展之運動方向與規律,以瞭解此類傳奇中「內在宗教意識」之推展形式。全文除「前言」和「結語」外,主要將較為典型之宗教劇又分為「求道歷幻型」、「積德善報型」和「仙佛紀傳型」三種本事類別,並分析其中的敘事模式和故事結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