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多年來的屈學研究中,圍繞在屈原的人格、行為上的研究始終不輟,彭紅衛、周禾就認為關於屈原的人格研究略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自漢初迄清末,歷代學者雖沒有用「人格」一詞來評論屈原,其人的性格、氣質、能力、品行等多有闡發,並集中在忠君愛國的倫理層面,這些其實都有觸及了「人格」的某些層面。第二,自1906年王國維開始將西方心理學「人格」概念導入屈原研究,開心理學意義上屈原人格研究的先河,更在五四之後有許多學者導入科學化的研究方法來處理屈原的相關議題。第三,80年代以後,文化熱和方法熱的興起,學者紛紛用人格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對屈原進行更深入細緻的微觀研究和宏觀審視,與90年代的中青學者觀點結合,從而得到斐然的成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