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書寫與書籍的刊刻流傳,是人類文明傳承的方式之一,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方式,是以漢字作為載具來傳達。傳統漢字的書寫從甲骨文、大篆、小篆、隸書到行書、楷書,有數種不同的字體;現今世界通用的漢字,又分繁體字與簡體字的差異。然而現存傳統古籍,主要是以繁體字刊印,而現代對傳統古籍的重新翻製,亦有原式翻印與簡體字重排兩種。在繁、簡兩種字體並用之際,惟恐後人對傳統古籍的閱讀與瞭解產生困難,仍需依前人對傳統古籍整理的模式持續進行,並藉由現今科技加以數位化,文化的傳承才不致於受阻或中斷。本文試從傳統古籍的整理與數位化的思考,在華人社會與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中,探討所扮演的角色,代表的意義及產生的價值。首先將先概述筆者近些年來對於傳統古籍的整理成果:古籍書目的編製、線裝書志的撰寫,以及古籍數位化的嘗試。接著對於古籍整理在中華文化的傳承,在華人社會與文化扮演的角色進行探討,具有「承先啟後」的傳承地位。第三單元則探討古籍整理的意義,著重在前人的智慧與心血將藉由古籍整理,後人仍持續瞭解傳統文化的內涵,不因文字的差異而產生隔閡,可以「古為今用」,透過前人的經驗加快思想的進展與文明的發展。第四部份探討古籍整理數位化在華人社會與文化的價值,只要是使用漢字的華人社會,就能輕易的閱讀、瞭解並掌握前人的智慧,踏著前人的肩膀往前眺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