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學在中國係一源遠而流長的民族文化。被視為儒家大宗師的孔子,集大成的繼承了在他之前約二千五百年的歷史文化業績。就近處言,他批判地、有選擇的繼承了整個西周和春秋時代國家與鄉政的教養傳統。就典獻而言就是《六經》。吾人觀《漢書藝文志》將《六經》著錄在「六藝略」,有別於將諸子百家著錄在「諸子略」,可知六經意謂著民族文化常經大統的承傳意義。俟漢代尊孔尊經及隋唐科舉立明經科,元代科舉又考四書。於是,儒學隨著定為官學之尊及歷代教育體系之運作,深入民間,流傳不息。它沉澱在中國人的心靈底層,化為民族的靈魂或積習長久的氣質。清代以來受到歐風美雨的衝擊,儒學的價值和地位不斷的遭受歷史的質疑和批判。五四以來反孔的多屬先進人物,持尊孔者多屬保守人物。因此,尊孔與 否成為可資評判保守或進步的指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