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文藝叢誌》創刊於日治時期,其編輯群主要是「櫟社」成員,自首期開始,每期皆有徵文、徵詩之作,作品數量多,且參與者眾,其中多有未識其名者。然而經過比對之後,發現這些擊缽詩的作者其實大多是「櫟社」成員,同一詩題內,多見詩人使用數個異名發表詩作。本文將《臺灣文藝叢誌》、《東寧擊缽吟前集》、《東寧擊缽吟後集》、「杜香國文書」,與各詩人的別集交叉比對,藉以得知傅錫祺、陳瑚、陳貫、莊嵩、林資銓、林資修、林載釗、黃炎盛等「櫟社」詩人,以及社外的林玉書、蘇孝德、王則修等人,在《臺灣文藝叢誌》內所使用的別號或筆名,對於閱讀《臺灣文藝叢誌》及認識日治時期詩人或有助益。並發現詩人常以原有的字或號為基礎,再加上其他字,組合成新字號;或以讀音相近為原則,來命名新的別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