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自唐末五代以來,題材多以風花雪月、傷春怨時、離愁別恨、男女情事為主,一直流於花與樽、情與愛之間,大多表現在歌樓酒館裡的勸客娛賓,酒邊花下的淺吟低唱,內容較為貧弱。蘇軾是宋代獨樹一幟的大家,其詞突破了自晚唐五代以來內容狹隘、音律束縛、風格單一的局面,提高了詞的表現風格,豐富了詞的內涵,打破婉約詞派獨領風騷的局面,為豪放詞派奠定了基礎。
〈定風波〉這闕詞是蘇軾很令人喜愛並且是膾炙人口的一首詞,人們喜愛這闕詞是因為它很能代表蘇軾磊落的胸懷和曠達的態度,但一首詞到底如何能將作者幽微深隱的心境傳達給讀者大眾知道?儘管「詩無達詁」,對於詩性語言的解釋,幾乎是人言言殊,也並無一定的標準可供依據,但為何大多數人對這闕詞的感受卻是大同小異,解讀上幾乎沒有差異,是不是詞中釋放出甚麼訊息給我們?換句話說,從〈定風波〉這首詞中,我們如何探求蘇軾內心相對真實的感情,並由此產生相當一致的判讀?這是頗令人好奇,也是本文嘗試尋求解答的動機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