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項繪本問題設計,並無標準形式及答案,教師或語文教學工作者,可彈性變化題型,但千萬不要以「打陀螺」的方式進行活動;打陀螺意味以教師為中心,將知識當作陀螺,盡量讓其轉動不止,換句話就是不停灌輸語文知識,強迫其快速吸收,如此操作,其學習場域乍看活絡,學生卻容易感到疲憊,因而放棄語文學習的動機與感受;意即,極大的知識負荷,會造成學習的空轉,收不到效果。另一種情況是,教師為了使教學內容更多元、豐富,不斷添加彼此連結性不強的學習項目,表面看來包山包海,彷彿能讓學生「入寶山,滿載而歸」,但實際仍是知識的強行澆灌,最後導致學生無法反芻,讓師生筋疲力盡,同樣失去效果。語文的學習,是各個語文單位的組成,單位和單位間以點連線、線組面的方式完整的連結成「教」與「學」的互動網絡,絕非灌輸式教法,使知識的獲取顯得零碎,不夠紮實;為了語文扎根,教師不妨多利用課本以外的媒材輔助教學;而眾多媒材中,繪本是各年齡層的學習者都願意親近的文本。圖像和故事擁有大量的元素供師生挖掘,進行不同層次的語文探究和分享,不但提高學生學習的意願,也能提升語文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