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雜誌是傳播文學作品最重要媒介。讀者眾多的報紙「副刊」雖有同樣功能,但在政治經濟掛帥的年代,不是背後政府機構干涉太多,便是報社老闆有市場考量,造成實驗性太強、篇幅太長的作品皆無法刊出。文藝雜誌雖相對「小眾」,卻是產生嚴肅文學不可或缺的媒體。雜誌的內容因閱讀對象而不同,如軍中刊物、校園雜誌;也有文類不同的專屬刊物,如:《小說新潮》、《散文季刊》、《現代詩》等。本文以綜合性文藝雜誌為範圍,將臺灣文壇在戒嚴時期(1949∼1987)約四十年間的文藝雜誌,分成的四大類型:(一)軍中/官方文藝雜誌(二)學生/校園文藝雜誌(三)大眾文藝雜誌(四)民營純文藝雜誌。其中第四類型,即態度嚴肅的「純文藝雜誌」,其讀者群雖比不上其他各類,卻是文學社群中最具影響力的媒體,這一項下因此再分出三大系譜。限於篇幅,本文未收入單一文類的詩刊,也未收入對文學發展具有推動作用的評論及研究刊物如《書評書目》、《新書月刊》、《文訊》等,這類刊物本身自成系譜,有機會將於另文討論。而臺灣戰後文藝雜誌種類與數量繁多,難以盡數,劃分成四大類型,也只能於各類中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刊物舉隅說明,藉以呈現文學期刊的傳播面貌,追蹤文藝雜誌的發展歷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