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所在位置,前身為日軍衛戍醫院北投分院,於1998年訂為市定古蹟。日軍醫院的歷史可追溯至100多年前,於日治時期初期,因北投地區酷似日本之地理環境,終日溫泉煙霧氤氳(地熱谷流出的溫泉為青磺『鐳溫泉』,溫泉具有療效,而北投溫泉鄉也因士兵口耳相傳爆紅)。日軍曾派人視察北投的地形及環境,評估北投溫泉做為慢性病人療養的據點。於1896年(明治29年),由日本台灣守備軍醫部長藤田嗣章主導,開立『陸軍療養所』(1),1898年後建設並改名為日軍衛戍醫院北投分院。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日軍將遼東半島戰役中受傷的士兵,後送至此,使日本傷兵能安心養病並慰思鄉之情。日治台灣初期,並未在台灣設置任何精神科醫院,雖然慢性軍病人療養並非精神科醫療業務,但根據當時台北帝國大學醫學部精神病學教授中脩三的研究,『鄉愁』是熱帶神經衰弱的重要心理病因,日治時代當時並不認為鄉愁為身體或心理缺陷造成的,而是人性的正常的情感,故鄉愁只能被撫慰(2)。故當時衛戍醫院北投分院某種程度上,做為日軍士兵的撫慰,拉近受傷官兵與日本母國心理距離。故從今日看來雖當時並未收療精神科病人,但確實與精神醫學發展息息相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