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能追蹤各國的教育狀況,目前國際的大型教育調查都會按固定年期間隔地持續進行。這些跨屆的資料庫吸引研究者進行次級分析。在跨屆分析時,變項的分數必須在同一量尺上,而且研究誤差不致過大,才能有意義地比較。本文旨在指出跨屆比較的可能誤區,並建議解決方法。前述跨屆國際調查,舉例而言, 有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所主持每隔三年舉行一次的「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劃」( 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ISA);由教育成就評鑑國際協會(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valuation of Education Achievement, IEA)所主持每隔四年舉 行一次的「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 Trends in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 TIMSS)、每隔五年舉行一次的「促進 國際閱讀素養研究」( 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 PIRLS)、和每隔七年舉行一次的「國 際公民教育與素養調查研究」( International Civic and Citizenship Education Study, ICCS)。在調查結束後,調查單位會提供調查結果的分析,並公告調查資料庫,以供學者進行次級分析。在調查資料庫中,除了有教育成就分數之外,還有調查單位利用問卷題項所建立之導出變項的分數,例如:家庭教育資源、科學學習的自信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