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稀記得小時候寒暑假快結束 時,焦急得猶如熱鍋上的螞蟻,日夜 趕工寫作業,這情景大概是很多人相 同的記憶。為什麼在度過快樂的假期 後,卻諷刺地出現焦慮、不安?然九 年一貫後的教育,寒暑假作業改變了 嗎?似乎改變了,從過去國語、數學、 自然、社會……,統統都在一本簿子 裡,變成老師設計多元的作業,如寫 閱讀3 本書的心得、與家人旅遊日記3 篇、至少參觀2 間博物館、作家事, 學生按著老師設計的「菜單」完成寒 暑假作業,只是多了疲於奔命的家 長,想方設法協助孩子完成旅遊日 記、安排參觀博物館並收集入場卷、 做家事時趕忙拿出相機拍照……。父 母不得不高喊,寒暑假作業是給學生 寫還是在為難父母?在規定這些寒暑 假作業時,多數教師並不考慮學生的 興趣、能力、背景,而是給學生統一 規定的假期作業(郭庆,2013)。 臺北市宣布取消制式寒暑假作 業,改由學生自己出作業,這消息對 於向來被動接受作業的家長、學生, 無非是一大衝擊。即便是在開放教育 時代提出統整課程主題化教學模式 下,也大都是以學校或老師設計好的 學習框架,讓孩子逐步完成學習主 題。而在教科書開放多元後,各校在 選擇教科書時,寒暑假作業成為在競爭激烈下的附加價值,有廠商願提供制式寒暑假作業。所以,臺北市對寒暑假作業的大赦作為,引起眾多人的討論,筆者以身為小學校長之觀察並關心今臺灣寒暑假作業之情形,嘗試探討寒暑假作業鬆綁、解構寒暑假作業的議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