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指標延續著邏輯實證主義的靈魂,被誤認為象徵客觀公平,在教師升等、績效評量及各種計畫評鑑當中受到大量使用,但實務上,許多量化都是主觀分派數值,不只是忽略信度與效度問題,也導致注意力過度集中容易量化的向度。嚴格說,量化有助於精細切割,但也容易造成瑣碎和價值觀窄化;量化有助於運算整合,但也容易造成雞兔同籠並整合成四不像的怪物。評鑑者應破除「量化比較客觀」的假象,注意信、效度問題,採取相對比較以便看出進步程度,避開絕對判斷以免忽略起點的不平等,尤其對於研究成果的評鑑方面,特別要超越字數、篇數、期刊影響係數等形式特性,而實質評估研究成果所突破的觀點、解決的問題、典範的更新以及對社會和環境的改善。目前高等教育當中的評鑑,主要有三大類:1.針對各類教育計畫(例如頂大、教卓等)之計畫評鑑,2.針對學校管理層級之校務評鑑,3.針對各系所或學院之「系所評鑑」。各類評鑑皆訂有許多量化與質化指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