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作者最近幾年,在美國參與課程研究計劃的一些心得分享。雖然國內與國外教育制度並不完全相同,但各國教育制度不斷革新,向上提昇,確是世界潮流。例如:在國內,教育部於九十二年,公佈國民中小學數學課程綱要。在美國,NCTM(2000) 公佈了「學校數學的原則和標準」,接著2001 年,布希政府通過了「把小孩帶上來」法案(No Child Left Behind Act,記作NCLB)等等。凡此種種革新及政策,究竟如何影響老師的「教」及學生的「學」?則需透過嚴謹的科學化「研究」加以探討及確認,由此可見「研究者」角色的重要性。當然,「研究對象」的合作也很關鍵。基本上,我們的計劃主要是想進一步探究美國中等學校數學課程(含教科書)與學生學習成就上的相關性。本文簡述我們執行計劃時所遭遇的一些真實挑戰,並分享一些看法。在美國政府推行 NCLB 法案後,由於對學校及各級行政單位,被課以學生學習成效連帶之責,以致於多少阻礙了研究者與各級學校、基層老師間一些積極主動的合作意願。在台灣,由於各校升學競爭壓力大,所以大環境對研究者的挑戰類似。筆者希望藉由這份數學教育專業刊物的傳遞,讓學校及數學老師們瞭解問題與挑戰,喚起大家重新思維,樂於合作,朝雙贏方向努力,以創造國內日後更佳的數學教育研究環境,進一步更用研究成果,引導新政策上路,造福下一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