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一六年至一九二八年,係軍閥操持國政時期。在此動盪不安的局勢中,反迷信與反宗教的訴求曾隨著啟蒙運動熾烈的展開。大致而言,知識份子或統治階層在二十世紀初期,已有放棄宗教作為啟蒙或政治宣傳工具的趨勢。然而,見諸報端及部份傳記資料,我們尚可發現:當時仍有不少掌握政權的軍閥、官僚與政客紛紛表示皈依佛教,或者以避世好佛著稱,或其行動取決於卜筮星相之流。他們之中甚至有援引基督教教義或者佛教教義,作為軍中精神教育的依據,且企圖以其信仰轉化大眾的宗教觀、價值觀。這些現象正是白魯恂(Lucian W. pye)與齊錫生(Hsi-sheng C'hi)的研究結果所謂的「軍閥如張勳:吳佩孚、陳炯明、李宗仁、馮玉祥、閻錫山等僅有一些不成系統的觀念或綱領,他們沒有中心思想」,所以不得不援引現成的宗教或民間信仰以為己用。這也似乎顯示在動亂的時代中,人們迫切尋求精神安慰的渴望。但這些割據一方的軍閥,在面臨現實環境壓力,以建軍為第一要務的前提下,即使有其宗教信仰,也有許多破壞宗教的舉措,諸如廟產充公、毀廟興學、據廟地為營地等。筆者認為軍閥對於宗教的態度頗值得深入探究;因為上述的情事絕非簡單的「反宗教」或「反迷信」概念所能解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