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酵素(liver enzyme)或肝功能指數與第二型糖尿病的關係,在過去較少人提及,近幾年來有數個4.9〜13.5年的追蹤研究發現肝臟酵素,特別是丙胺酸胺基轉化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 SGPT)與以後發生第二型糖尿病有顯著相關性,糖尿病在近年一直位在美國及國人十大死亡原因之第五位左右,其併發症遍及全身之多元性是其他疾病所少見,亦因此耗用了大量的醫療資源。第二型糖尿病大抵與遺傳、肥胖、喝酒及生活型態等因素有密切相關,近年來發現代謝症候群可預測其發生。Satter、Vozarova及Hanley等人之研究又發現,肝功能指數中特別是丙胺酸胺基轉化可預測未來發生糖尿病之機會,若果真如此,則其提供了更簡便、實用又便宜的預測工具,因為丙胺酸胺基轉化酶或其他肝臟酵素之檢驗費便宜,國人之B型肝炎(hepatitis B virus; HBV)及C型肝炎(hepatitis C virus; HCV)等病毒性肝炎比率高,再者一般民眾身體稍有不適,常會認為自己的肝臟有問題,因此是國內醫師最常開立的實驗室檢查項目之一,國民健康局的成人、老人健檢及一般勞工檢查亦皆列為必檢項目,因此若能以丙胺酸胺基轉化酶或其他肝臟酵素預測糖尿病的發生,則可在肝功能提高之際尋找原因之外,又可加強對糖尿病發生的預防下功夫,可謂一舉兩得。然畢竟此方面的研究不多,可能尚有許多研究考量須注意,因此此問題是值得我們去探索及研究的重要課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