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巡可謂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曆,1711-1799)在位時(1735-1795)的大事,其中一個目的,是對運河沿岸之水利與河防工程進行視察。位於江蘇淮安府的清口與高家堰地區,自清初以來一直都是治河防洪之重地,皇帝與河臣對該地河工的關切未曾停歇。在《乾隆南巡圖》第四卷〈閱視黃淮河工〉中所描繪的場景,正是乾隆皇帝第一次南巡時,於清口與高家堰等地視察的情況,在畫卷後半所出現的高家堰堤工場景,反映了乾隆年間對高堰大堤的修築,具有一定限度上的歷史紀實意義,與明代《水程圖》中的〈曲頭集〉以及道光年間《鴻雪因緣圖記》中的〈牟工合龍〉相互輝映。〈閱視黃淮河工〉中對河工器具的描繪也較〈曲頭集〉及〈牟工合龍〉來得豐富多樣。只是由於〈乾隆南巡圖〉第四卷〈閱視黃淮河工〉主要是依據乾隆皇帝的御製詩〈恭依皇祖覽黃淮詩韻〉所畫,因此在進行圖文轉譯時,基於藝術上的考量,便犧牲了對實景的考證及正確方位的探究。本文在此,欲從乾隆視察清口地區的緣起及該地區於水利河工上的重要性切入,進而擴及《乾隆南巡圖》第四卷〈閱視黃淮河工〉中對於河道工程的紀實性探究,並對圖卷中所出現的河工器具加以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