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伴隨著政治上的改革和市場經濟的重新引介,中國社會主義政體與資本主義邏輯間 的緊張關係,在八○年代逐漸升溫。與政治領域和經濟領域之間的矛盾並行,中國的後社會主義情境也表現在文化領域。特別是媒體版圖的轉變,像是在國家體制之外的製作模式與放映渠道的出現,促成了「另類公領域」之成形(Zhang, 2007: 30)。而這個另類公領域所不可或缺的一環,則是日益壯大、號稱「新紀錄片運動」的獨立紀錄片製作。新紀錄片運動源於八○年代末和九○年代初,是由吳文光、段錦川、張元、蔣樾等影像工作者所發起的。新紀錄片有別於新聞片和「專題片」那種以事先寫好的腳本搭配影像的官方傳統,也拒絕後者由上而下馴育觀眾的宣教姿態(Berry, 2007: 117)。反之,新紀錄片強調紀實主義那種「自發而無劇本的特質」(Berry, 2007: 122),傳達某種透過「個人視角」對「市民社會」的深刻觀照(呂新雨,2003:14-15)。主題上,新紀錄片亦與官方話語保持距離,選擇記錄一般人民的生活,特別是那些位處社會邊陲的人們,像是邊緣藝術家、移工、礦工、藏民、殘障人士、老人、窮人,乃至所謂的「酷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