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惠斯勒(James Abbott McNeill Whistler, 1834-1903)1870年代的「夜曲」系列被視為其代表作之一,「夜曲」系列中尤以夜景的多方描繪,刻劃現代城市印象,於泰晤士河畔,飽覽流域風光,使用「視覺記憶」法,融合了畫家的記憶與想像,重新詮釋水的流光、夜的刻畫,面對現代工業景觀、自然風景的變遷,隱身在港口河岸的工廠、倉庫,於繪畫中若隱若現,畫面中朦朧、不清晰的表現,使觀畫者與瞬息萬變的城市景觀保持距離,惠斯勒減卻實景的意義,更多在色彩形式上視覺的實踐。「系列」作的選擇,更是對打破繪畫純粹作為「空間藝術」的向度,多方探索之下的系列作品,將「時間性」概念隱含其中。惠斯勒繪畫歷程的轉變,奠基於早期的寫實手法,逐漸走往抽象、無敘事美學,回歸線條、形式、色彩作為創作本質,無論在尺幅大小、表現手法,不斷實驗新的觀看與詮釋,再加上畫家對藝術概念邊界的衝突融合,以音樂性名詞「夜曲」作為畫名,留給觀者音樂概念性線索,來觀看繪畫。在19世紀仍以學院風格為首的風氣下,「夜曲」系列的表現,實為爾後逐漸興起的現代繪畫的先聲。本文擬勾勒出惠斯勒生平概略,認識其繪畫學習歷程,續以城市印象、「夜曲」系列為題,進一步分析惠斯勒的繪畫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