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在七○至八○年代,當經濟開始起飛之際,由於藝術類出版業的興盛、美術教育的普及、藝廊的興盛,及官方博物館與文紀中心的興建與藝術的推廣,促使台灣社會的藝術風氣達到前所未有的鼎盛。其中又以公私出版單位出版的藝術類圖書及教學畫冊,透過精美的印刷、平民化的價格,將中國傳統精緻繪畫廣為傳播、普及於一般民眾,對推動成熟的台灣藝術社會具有巨大貢獻。尤其是教學畫冊,它們透過負責編繪的老師的詳細繪畫步驟,利用圖書出版的管道,傳授精緻繪畫的技術,使人人有機會成為畫家。本論文試著從藝術社會學的角度,探討教學畫冊得以大量生產的可能原因,並觀察這些出版品的生產(出版者及繪製者)、類別及特色、讀者群,以及在當時所具有的功能及時代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