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依循索緒爾符號學及布希雅擬像的理論,來檢視西方人建構17~18世紀中國藝術風這個「看不見的城市」的設計思維。文章主要探討東西方文他融合過程創造與詮釋「擬像」的歷程,其中幾個關鍵問題為:東西方文他融合過程人們是如何依循已知建構出未知的「假設」場域?符徵、符旨系統的協議關係如何轉變?「看不見的城市」背後擁有何種設計思維?本文首先陳述「看不見的城市」的演進過程、異城想像的文史記載、中國藝術風的發展背景,再以中國藝術風的作品為範例來說明中介設計在以上幾個問題所呈現的狀態。研究結果發現,即使「看不見的城市」是個完全跳脫現實的想像世界,但是想像依然需要原有認知系統經過一段相當長時間的轉變過程,才能由「其實對象的再現」發展成「純粹的擬像」/「真正的中國藝術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