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初人口迅速成長的壓力以及水利建設的改善下,清中晚期人民積極向河湖淀地拓墾,反映在直隸地區的是永定河的灘地佔墾問題。永定河地處京畿,與北京官民生活密切相關,但其水性易淤積且改道頻繁,康熙年間開始積極整治,但也因此人們開始佔墾河身灘地。乾隆時期禁佔效果不彰,以致嘉慶以降永定河灘地佔墾問題加劇,佔墾的村莊、戶數均較乾隆朝大幅增加,對河流疏導暢通造成極大威脅。且佔墾民眾的行為較清初愈發強勢,出現私築土埝、插箔捕魚,更有地方紳民倚仗自己或他人特殊身分來壓制地方官員的查禁,官民衝突日漸鮮明。然而面對永定河人民佔墾日盛,清廷官方查禁態度卻日漸消極,未如乾隆朝勒令遷村,甚至放寬灘地開墾的限制,希望藉此增加稅收。這是由於晚清政府財政困難,無力遷移為數甚多的灘地村莊,並在縮減河務開支之餘放寬淤地佔墾限制,反映晚清政府為解決財政困窘問題,寧可犧牲永定河暢流之百年大利,藉由永定河灘地的佔墾問題,一窺清朝由盛轉衰以及晚清政府財政窘迫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