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修方志纂修系統的確立與完成,與清代官僚體制的各個層級成為兩套互相平行、呼應的系統,縣級志書作為此系統中最為基層的地方志,可說是建構帝國形象的基礎,其所蒐集、訪查的文獻史料、採訪記載都是最為直接的。搜羅而來的資料中,哪些是可以,也是值得在縣志中佔有一席之地的,其取捨皆有所標準。採錄人物,除了有取捨的問題,其被歸類於什麼樣的人物類型,也是一大學問。這些取捨的標準來源與建構過程,除了自縣志凡例與卷後釋裡尚可窺探一二外,大多無留下詳細的相關說明。然而透過了解一縣志書長時間的重修及短時間內的纂輯過程,試圖能找到官方力量如何在不同時期成書的縣志中影響人物形象的書寫與塑造。明清時期的嘉定縣陸續修縣志達二十次之多,即使在經歷了明清鼎革之際的兵燹,嘉定縣仍有地方縉紳主動向官方呈請修志,為地方修志的學術傳統似乎未因改朝換代的兵禍動亂而間斷。清代幾次纂修嘉定縣志的時間,正好與當時重要的修志熱潮相呼應,因此本文試圖以嘉定縣為例,探討清代官修方志對於地方人物形象的書寫與人物形象的塑造產生了何種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