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社會經濟發展主要可分為前期和後期,而以正德、嘉靖年間為這兩個時期的過渡期。明代國內長期的穩定,使社會經濟蒸蒸日上,逐漸朝向商品經濟社會發展。商品經濟的發展是導致社會風氣變遷的主因,政治、制度、文化思想等因素則是加速社會風氣嬗變的原因。明代中葉以後,商品經濟發展趨於成熟,社會風俗受到經濟發展的影響而發生變化,故明代前期和後期的社會風氣有明顯的不同。明代大名府隸屬直隸,位於直隸的最南端,夾在山東與河南之間。大名府的物產不豐,交通不便,所以境內只有地方性的小市集。自古以來,風氣渾厚,人民多以務農為主。大名府由於商品經濟不發達,所以明代中期民風仍「雅敦禮遜」。從社會風氣與婚嫁風氣的關係來看,至少在嘉靖以前,大名府的民風淳樸善良,婚嫁情形也十分的正常。明末大名府在社會經濟大為提升,與所謂「僭侈過度」之後,大眾心態開始受到衝擊。在《辭》中可以看到一些明末大名府的婚姻詐騙案,表示婚嫁風氣已經敗壞,也代表明末社會道德和禮制的淪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