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想研究的課題是儒教祭祀觀的建立。學界經常將中國的國家形態稱為「儒教國家」,這樣的國家形態,是由儒教作為主要意識形態的皇帝制度所架構起來的。其中禮是儒教最重視者,而祭祀禮在五禮中又最受到重視,故本文欲了解祭祀禮在國家施政中的重要性,時間點置於儒教獲得國教地位的漢代。關於祭祀制度,前人的理解多集中於祈福方面,少有深入探討其中教化意義者,本文的寫作即欲就此深入剖析。首先,將探討西漢中後期的國教改革運動,這場運動意欲建立起屬於儒教的祭祀禮,並於東漢初期基本確立。這場改革運動之所以能夠發生,是由於《禮古經》和《古文禮記》的出土,有了這些文獻的支持,戴聖方能編成《禮記》一書以提供國教改革的根據。因而接下來,本文便考察了《禮記》的祭祀相關篇章,發現儒教將祈福的觀念轉化為「受福」,並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由氣化宇宙觀而來的「報本反始」,另一便是本文所著重的教化。而後再以城陽景王祠的打擊為例,說明儒教在建立合禮的正祀之外,還有禁絕非禮的淫祀之作為,且其目的主要仍是為了推行教化。最後,本文的寫作又能回應儒教國家之宗教性與人文性的課題,本文的看法是,宗教性與人文性在儒教國家中是一體的兩面,其間並無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