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人類的男與女,因為性生理結構的不同,與對子嗣所付出的最基本親職投資量,有很大的性別差異。在追求成功地傳延自我基因的目標下,男性衍生了偏好多偶短期性關係的潛伏傾向,及對年輕貌美女性的自然偏好。女性則衍生了對單偶長期性關係,及對能夠提供豐富生活資源保障之男性的偏好。由於人類大腦皮質層的增大演化,使人類得有衡量長、短期性關係之利弊的智慧,此為長期婚姻關係得佔優勢的重要基礎。但是由於本能浮現的偶發性可能,自古至今,男人多偶性對象的本能偏好因應社會性倫理的規約後,以獨特的文化形貌,展現於中國傳統社會與現代社會。本研究的第一部份,採內容分析的方法,得知由於男女經濟與知識權力的懸殊,中國傳統社會創建了較順應男性性本能偏好的一夫一妻但多偶的婚姻民俗與「男寬女嚴」的性倫理。第二部份的研究,採問卷測量及深度訪談的方法,以今日台灣388位屬中產階級的社會男女人士,與確定有婚外闕係之四男三女為分析對象,並佐以「張老師文化公司」出版之台灣情色報告40位個案的資料,發現有隱藏性不軌兩性關係者,比一般社會人士對兩性關係的認知與態度,較顯著地反映源自自然的型態;但是不論是循規蹈矩者或脫軌者都肯定長期單偶一夫一妻婚姻制的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