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教育問題之叢生,教育環境之惡劣,已嚴重到成為移民國外的主要理由之一。與此同時,學報、期刊上的研究報告和博、碩士論文的研究結果,卻又顯示這些為數可觀的研究成果無法為今日的教育問題把脈,亦無力為明日的教育改革指出方向。這個現象的直接後果是:台灣的教育政策,其政治、經濟層面的考量總是高於教育上的考量,行政管理上的顧慮也總是超越對學生身心發展的關懷。教育心理學者根據歐美最近的理論架構,遵循嚴謹的研究程序,謹慎操弄類似實驗室情境的教學活動中之有關變項,得到的卻只是與實際教育活動 無關,難以產生影響的「驗證過的舊想法」(confirmed old ideas)(Buchmann & Floden,1992)。例如,研究者得到過度學習有礙認知發展的結論,補習卻是台灣學生普遍的惡夢;研究者說威權式管理影響師生關係,體罰卻仍是無所不在;研究者說差別標記影響學生的自我概念,學校卻仍熱衷於能力分班。換句話說,學者與教育者之間有一道「理論歸理論,實際歸實際」的鴻溝,彼此遙遙相對,卻無法跨越。面對台灣光怪陸離的教育現象,荒腔走板的教育政策,教育心理學者不懈不怠但卻竟至喪失發言權,其間必有深刻的道理,值得詳加探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