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感謝四位在本土化運動中的健將,肯花時間來閱讀我這篇發展得尚不甚成熟的文章,並給予相當多面的、嚴厲的批評。許多涉及的問題都激發我想再花多些時間去思考,然後再來修改此文。現時,對四位學者的評論一時也談不上有什麼「有深度」的反應,只能就一些我在文章中未說清楚的地方,稍加補充,並就一些無須作太多思考即可反應的評論,給一些我自己的看法及意見。綜合四位的評論,我認為他們的主要論點及批評包括以下幾點:(1)對我在1991年所寫的另一篇文章,有關「本土化」及「本土研究定向」的定義有異議(葉、余兩位提出)。這些評語因並不涉及本文所談有關深化本土研究的方向這個主題,我本可不必回應。但是,有鑑於大多數中國學者的評論方式都是「只要取得發言權,老帳新帳一起算」,我也樂意就此問題發表一點或重複一下我自己的新舊感想。(2)對我在文中就現今本土心理學研究之分類有意見(主要是葉、黃、二位提到)。(3)對我在文中對他們的研究的評述感到被曲解或不理解(黃、劉兩位提出)。(4)對我所提議的深化論點不滿意,也不同意我將本土化、中國化、及巨觀化等連在一起(劉提出)。(5)對我沒有提出自己對如何處置「歷史/文化」與個人的關係感到失望(劉、余兩位提出),或對我二元論的處置方式,感到有自相矛盾之嫌(余提出)。下面我就逐一回應上述五類的論點及批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