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年前,黃光國教授(1998a)在第九期《本土心理學研究》上撰寫了一篇名為〈兩種道德:台灣社會中道德思維研究的再詮釋〉的靶子文章,內容主要是論述「文化與道德思維」間的相互關係,其真正的訴求是探討如何建構華人本土心理學理論;由於個人曾花了不少時間鑽研道德發展議題,也長期參與國內本土心理學發展與深化的推動工作,因此當時被賦予「打靶」的任務,寫了一篇名為〈一種、兩種還是多種道德:如何界定道德判準的判準〉評論此議題。十三年後,黃教授再次為《本土心理學研究》(第36 期)撰寫靶子文章,篇名為〈論「含攝文化的心理學」〉。或許由於個人長期關注黃教授建構本土心理學理論思維的發展,因此這次有幸又被賦予「打靶」的任務,再度與黃教授建構本土心理學理論的思維觀點進行對話。對我而言,這兩次的參與都是相當難得的另類學習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