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因為教育改革造成學校教育強調本土化,教育部極力推廣民俗體育,更將民俗體育編入國中小體育課程教材之中。在民俗體育的教材之中跳繩運動為其中一項,也是最簡便的一項運動,通常經過適當的指導後,學習者便能執行跳繩運動。然而在跳繩運動推廣的過程中,如何以適當的動作來進行跳繩運動,而且進行跳繩運動後對人體又有那些效益,似乎沒有比較客觀的科學根據。由於跳繩動作為手、腳及本體感覺的協調動作,了解肢段間相互作用的情形以及可能的原因是很重要的,以此來瞭解跳繩運動之起跳的時機是依什麼機轉做為標準,及著地時下肢關節是如何以最有效率的型態再次的起跳,以避免運動傷害的發生。本文以生物力學的角度來探討跳繩動作之協調性,文獻中整理出跳繩協調動作的產生因素及生物力學參數對跳繩動作協調的影響,並讓從事跳繩運動相關的專業人員在推廣跳繩運動時,能瞭解跳繩運動的原理及其運用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