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旨在說明卑南族呂家社的祖家(Karumafian)的傳統功能與組織以及其後來的演變,同時提供一種假設來解釋在現代呂家社會中,個人與祖家的實際關係。全文共分六節;(1)概說,(2)傳統的祖家制度,(3)祖家之選擇,(4)祖家傳統功能的喪失,(5)教會的盛衰及祖家的再興,(6)結論與假設。筆者第一次與卑南族接觸是在1956年,當時筆者從凌純聲、衡惠林兩師首次作田野工作實習,調查卑南族的知本社。但與呂家社的接觸則在四年以後。1960年筆者在芮逸夫師指導下,撰寫碩士論文,選定呂家社為調查地點。從那年二月到九月間,先後在呂家社住了四個月,調查該社社會組織。調查所得主要寫入筆者的碩士論文(喬健,1961)中。 1970-71年間,筆者應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及國家科學委員會之聘在臺作研究,乘機重訪闊別十年的呂家社,並從1970年底到1971年復先後從呂家社作了二次簡短調查,其中二次除筆者外,並有民族所黃順二君及臺大劉紉尼、胡台麗兩同學參加。本文的資料,前三節主要根據1960年的調查及筆者論文(喬健,1961),第四、五兩節則主要根據1970-71的調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