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民間信仰之宗教儀式中,以禳災植福,冀求合境平安之所謂‘祈安清醮’即‘平安醮’者,最為普遍而盛行。‘醮’者原為祭神之義,中國古祭本有‘醮’名,迨漢代道教盛行以後,為道家所襲用,遂以專指‘僧道設壇祭神’。但現在臺灣之所謂‘醮’者,乃指某一社區為還願酬神之大規模祭典。因為臺俗,每逢地方不寧,即懇向神祇許願祈求,如果有驗,便舉行隆重謝恩祭典。並祈求未來之福;則前者為‘許願祈神’,後者為‘謝願酬神’,前後呼應,構成一連串之宗教行為,是為建醮。臺灣醮祭之種類,固然繁多,其實較為常見者,僅平安醮、瘟醮、慶成醮、火醮等4類而已。惟在南部,以瘟醮為主,而中、北部即以祈安醮居多。建醮祭典,又以其祭期之長短,而稱‘幾朝醮’,以示規模之大小。而實際上以‘五朝醮’最為盛大,但究屬罕見。‘三朝醮’次之,因為其儀式內容相當充實,故亦算是大醮,且以較易舉行,以致幾被視為標準規模之醮祭。綜觀臺灣醮祭習俗,其目的與動機,到處相同。但其祭典之實際作法,在若干細節上,卻頗有出入。雖係同類醮祭,亦因地因時而難免差異;蓋由於其地理環境與歷史的背景所使然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