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不良行為不只出現於學校大門之內,輔導學生的責任也無法只靠學校的力量。以美國為例,根據近三年全美教育普查,一九八六年維持學生紀律是美國公立學校最大的問題。一九八七及一九八八年濫用藥物成為公立學校最大的問題,紀律的維持則為第三問題。針對藥物的濫用,由美國現任雷根總統夫人南施(Nancy)發起「對藥物說不」( Say No To Drugs)運動,全國各級學校熱烈響應,並有許多的義工及教師在各級學校宣導學生勿服用迷幻藥。(一九八八年十月下旬全美各級學校發放給員工學生紅色彩帶(red ribbon),掛紅色布條,中小學且擇日要求全校師生均須穿著或配戴紅色衣物,以便給濫用迷幻藥者某種警惕。然而,對於紀律維持的問題,社會人士的反應卻不如對濫用藥物者的積極關注。一般學校對學生不良行為,如頂嘴、打架、任意逃課或經常遲到,通常由教師向副校長( assistant principal)報告,或送輔導老師(counselor)有些學校規定此類學生在副校長辦公室寫作業,或課後留校。以印地安那州為例,有些學校規定這些學生下課後負責除草,行為問題較嚴重的,可由學校通知家長予以停學(Kick out)五天的處分。至於學生是否在家閉門思過,除非學校和家長能密切聯繫及輔導,否則未必能奏效。但是此種消極地處理問題行為,實非教育的最終目的。如何積極引導行為不良學生,學校當局為結合社會上工商業有成就人士參與學生輔導工作,使校園風氣日趨祥和,使學子能成為日後社會有用之人,因而有周六學校( Saturday School)制度的興起。本文將簡介紀律的人道作用,並爰用由印地安那兩位教授發展的周六學校輔導模式,以探討學校結合社區資源以有效輔導問題學生的可能途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