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治療”(chemotherapy)這個名詞是由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德國科學家保羅‧埃爾利希(Paul Ehrlich)於西元1900年代首先提出,他將化學治療定義為,藉由使用化學藥物來治療疾病。然而當時的治療效果並不好,也因此手術與放射治療主宰了整個癌症的治療,一直到1960年代。然而癌症的治療成果一直停留在一個平原期,沒有因為更進步的外科手術或放射治療而有所進展,這可能是因為癌症微轉移(micrometastases)的關係,而在1960年代以後,漸漸的將全身性的化學治療合併入癌症的治療中,整個癌症治療的成績便逐步上升。儘管化學治療、標靶治療的蓬勃發展,這時卻慢慢發現,腫瘤會對化學治療、單株抗體(monoclonal antibody)、酪胺酸激酶抑制劑(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產生抗藥性,也就是藥物失效了,而造成疾病的再次進展。以下將就癌症治療的發展簡史、重要的腫瘤抗藥性機轉、個別癌症的抗藥性機轉的研究及其解決之道,來作簡單的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