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於2000年由國際肥胖專案小組(International Obesity Task Force,IOTF)提出亞太區人種的過重與肥胖切點建議應以身體質量指數(BMI)≧23.0與≧25.0kg/m2。雖然衛生署於2002年正式提出國人的過重與肥胖診斷切點分別為身體質量指數≧24.0與≧27.0kg/m2,然而醫學界一直有不同的看法。主要的因素在於當時建議的身體質量指數切點是在有限的實證資料下的專家共識。台灣地區在歷經近十年的時空背景轉換,以及許多學者以不同觀點發表的實證報告(如健康篩檢陽性率與陰性率、健康危害、生活品質、醫療費用及死亡率等)印證下,對於此切點的爭議,是有必要予以重新檢討與省思的時候。本文收集近期內台灣地區以流病調查或大量個案為研究對象的重要相關文獻資料,排除癌症、長照或重大傷病、老人等研究,歸納為支持亞太、衛生署或世界衛生組織身體質量指數切點之研究報告,嘗試提供客觀的實證數據以供臨床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