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測量是研究健康不平等課題的核心,長久以來,學界對自陳評量的效度,保持某種程度的批判,並用以反省健康不平等的研究發現。然而,因著就醫紀錄的不易取得和複雜性,學界仍以受訪者自陳資料,作為衡量個人健康的主要根據,甚少使用就醫紀錄作為健康測量指標。本文建議運用潛在側圖分析法,分析就醫紀錄,從行為面推測健康情況,以解決就醫紀錄過於複雜的挑戰。本研究使用的資料有二:具全國代表性的「2000年全民健康保險承保抽樣歸人檔」及「2001年國民健康調查」。「承保抽樣歸人檔」近93萬樣本於2001年全年的就醫紀錄之側圖分析,結果顯示四組的分類是最適模型,依其就醫特徵與疾病診斷,其健康等級依序為「零就醫組」、「門診使用組」、「短期住院組」和「重度使用組」。文中除了討論分組結果的信度外,並將此分組與疾病診斷、就醫文獻相比對,以檢驗其效度。最後,受惠於全民健保資料和調查訪問資料的串連,將分組結果與調查所得之自評健康進行比較,彰顯本分析結果在理論和政策應用上的潛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