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餘年來西方國家重視兒童貧窮現象,且已經有許多的相關研究與政策因應。然而,臺灣地區官方至今並無針對兒少貧窮的相關數據,學術界也尚無正式的估計。基於此,本研究採用主計處「家庭收支調查」1991至2005年原始資料,以家戶可支配所得中位數的一半作為貧窮線,分析具有18歲以下兒少家戶的貧窮現象。研究發現兒少貧戶率低於總家戶的平均,更明顯低於老人貧戶率。若根據老幼貧窮比的計算,也未呈現「貧窮兒少化」現象,反而在2002年之後具有「貧窮高齡化」的傾向。若觀察「單親戶」與「雙親與未成年子女戶」這兩類「有兒少家戶」的貧窮率,相對於全體家戶也沒有發現惡化的趨勢。進一步檢視「有兒少家戶」戶長性別差異,發現女性戶長家戶貧窮率明顯偏高,並經多變項邏輯迴歸分析,發現「戶長性別」淨影響較「家庭型態」為重要;具體來說,兒少生活於「女戶長家戶」比生活於「男戶長家戶」多了60-70%的機率會落入貧窮。雖然在台灣兒少貧窮不論絕對或相對水準尚未形成重要議題,但了解過去15年兒少貧窮的主要因素,有助於政策擬定方向,可避免步西方工業國家之後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