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解釋吳江作為經濟後發展者,如何相對成功的從計畫經濟時期本土「進口替代」工業化走向九○年代末期外資「出口導向」經濟轉型,並進而解釋外資在中國呈現的地域分布差異。透過對吳江、新密、安平地經濟開發區比較研究,本文強調吳江之所以在三地當中最具外資吸引力,在於吳江地理屈衛優勢帶來的外資群聚效應,使吳江扮演台資高科技車業生產網絡中不或缺的零組件供應商角色。此一區域優勢,不僅為吳江經濟開發區帶來相對充裕的建設經費,並使吳江相對容易建立與台商的人際關係,更易於引進出口導向經濟的制度建構,配合 外資企業出口需要。同時吳江開發區的財政自主與後發展優勢,使開發區軟硬體建設相對完整,提供較寬廣發展空間,採用較先進的出口導向制度設計,增強吳江外資吸引力。此外吳江享有長期絲綢出口傳統與政府主導的外貿出口壟斷,使吳江本土企業不僅習於產品外銷的商業文化,也爭取外貿出口自營權,與外資企業共同推動吳江經濟轉型。相較之下,河南新密與河北安平經濟開發區,或者因為缺乏地理區位優勢或財政自主或出口傳統,以致開發區建設經費不足,外資人際網絡淡薄,開發區制度創新不足,故而外資卻步。透過三地比較研究,本文顯示外資流入中國,不僅未減緩中國區域發展的貧富不均與收入差距,反而更加劇區域發展的失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