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採用新馬克思主義者Wright的多元剝削探討取向之階級分類探討臺灣階級流動,並與一些西方社會作比較。我們先對臺灣的基本階級位置加以分類,並進一步以對數線性模型進行代間、代內流動表分析,藉以探討階級可滲性問題。
在實證層次上,本研究運用「階級結構與階級意識比較研究」計畫於一九九二年蒐集的全國性樣本調查資料以進行流動表之分析。研究發現顯示:
(1)就親代階級到子代初階的代間流動過程而言,在三個面向的流動中,專業與非專業者間的可滲性或流動機會最低,有產權(擁有生產工具)與沒產權者間的可滲性居中,有權威與沒權威者間的可滲性最高。
(2)親代階級到子代現階的代間流動中,仍以專業與非專業者間的可滲性最低,有產權與沒產權者間之可滲性最高,而有權威與沒權威者間之可滲性居次。
(3)子代初階到現階的代內流動中,專業與非專業者間的可滲性特別低,有產權與沒產權者間之可滲性居次,有權威與沒權威者間之可滲性仍最高。
(4)在階級流動存有結構障礙之前提下,部份勞工仍有去普羅化的代內職業生涯流動,其過程呈現出「黑手變頭家」的頭家化(尤其是小頭家化)和經理化現象,而無專業化現象。 |